{"id":"485285","toptitle":"","title":"江西防汛一线动与静的坚守","subtitle":"","crtime":"2022-06-23 10:24:11","condition":"来源:新华社","thumb": ""}
□ 新华社记者 郭远明 熊家林 姚子云
6月中旬以来,江西等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局部地区出现严重洪灾,各地干部群众紧急动员抗洪抢险。记者深入江西防汛救灾一线看到,在“动起来”与“守得住”的动静之间,一批批干部群众努力坚守,筑起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
“大数据﹢”精准防汛 “以静制动”预警监测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的江铜集团德兴铜矿4号尾矿库,是设计库容8.35亿立方米的特大型尾矿库,更是当地的防汛监控重点目标。
截至6月21日凌晨,从17日开始的新一轮强降雨,在这个尾矿库创下三天累计降雨量、单日降雨量两个新历史纪录。
防汛关键时刻,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通过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利用一批深埋在坝体的探测仪,对4号尾矿库坝体浸润线、表面位移、内部位移等7项关键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德兴铜矿党委副书记魏正东告诉记者,监控室值守人员根据这些数据第一时间精确掌握坝体内外部运行状况,为尾矿库安全度汛提供了科学保障。
同样基于精密监测系统的“大数据﹢”精准防汛,为乡村安全度汛加上了一道科技锁。近日,在江西省南丰县,19套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在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完毕,当地“智慧防汛”力量进一步充实。目前南丰已安装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39套,覆盖全部乡镇。
南丰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谢晨光介绍,一旦有险情,仪器会以警报灯、鸣笛方式通知群众,为转移危险区域人员争取宝贵时间。
铁脚板织密安全网“以动制静”消除隐患
“快来,有好几个泡泉,正在形成泡泉群!”6月20日下午,在江西省乐平市安殷河边的礼林镇围渡村,巡堤人员在村口发现险情,立即喊来技术人员现场勘查。
受连日降雨影响,安殷河上游水位猛涨。堤内是汹涌洪峰,堤外是连片村庄,一旦泡泉增大、增多,很有可能穿堤垮坝。党员干部、群众民兵、志愿者……众人在技术人员指挥下,采取反滤围井的办法对泡泉群外围装填夯实,经过3个多小时的冒雨紧急抢险,泡泉被堵住。
在防汛一线,不少隐患点就是铁脚板们发现的。“前方道路被洪水淹没,不能再继续走了。”乐平市浯口镇党委书记雷科敏和当地干部冒雨守在路口,劝返车辆、提醒居民。他介绍,此轮强降雨导致浯口镇13个行政村中11个受灾,受灾人数达到1.8万人。乡镇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并想方设法解决百姓生活需求。
目前,乐平市6000多名党员干部和专业救援人员忙碌在圩堤、乡村、桥梁、河道边。
与洪水赛跑“以动制动”防汛救灾
“一楼被淹,电也断了,直到被救出来,脚踩在土上,心才放下来。”20日晚,德兴市泗洲镇村民程细玉从冲锋舟上下来,与其他被解救村民一同转移到安置点。
来不及休整,救援人员宋新甜绑紧救生衣,再度上船进入村庄深处搜寻被困村民。他说,洪峰即将过境,水位有继续抬升的风险,他们要连夜转移所有被困群众。
21日凌晨,暴雨突袭,水位猛涨,赣州市信丰县新田镇下江村下竹迳组村小组组长邱春林通过敲门、打电话、发微信群,将村民一 一叫醒。“涨大水了,快起来!”他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往村里低洼处的村民家冲去。最终,全村村民被安全转移。
村民曹桂香说:“还好老邱反应快,通知及时。”
根据新一轮降雨情况统计,截至6月20日15时,江西紧急转移群众2.6万人。